软 件 的 魅 力

 
《跟唱--识谱--作曲》

"JS-10A"这位出众的歌手,
[注:工业控制机]
我荣幸当过他的"阿姨"。
想当初在幼儿园,
这孩子多任性、淘气!
发音跑调他还乐,
急得我直抓头皮。
想不到没多大工夫,
他竞掌握了《云雀》这首世界名曲。
啊,多园润的音色、宽广的音域!
低音盖"低胡"。
高音赛"梆笛"。
论速度则更没说的,
能比钢琴家快两倍还有余。
装饰音、半音、花音任你添,
变调儿、换速当儿戏。
他那独具一格的"轮唱"法,
录音机想模仿也叹没能力。
众人夸他是神童,
生来多才又多艺。
提到"天分",
阿姨心里还有底。
和高档计算机相比,
小"丁"要低几个数量级。
每秒运算三万次,
四微秒一个存取周期。
声乐老师有评议,
这"声带"当歌手可有距离。
小"丁"呀,
先天不足能补救,
阿姨替你拿主意:
笨岛先飞咱多苦练,
并列循环配子程序,
逐个音符细推敲,
八条通道择优选一,
频率总表加构造,
动态指令也用上去。
功夫不到事不成,
困境炼人长志气。
小"丁"的音准赶上"高才生",
这一来,
当歌手有了扎实根基。
一旁有人好奇:
小"丁"发音似黑管,
是遗传?这是变异?
哦,计算机家族全一样,
发音器官是触发器。
高低电平凑"方波",
翻转一次有周期。
"0"、"1"两态可控制,
就看你怎样编程序。
录下黑管发音的波形,
恰和触发器输出差不离。
矩形波包含丰富的高次谐波,
这就是悦耳·动听来历。
时间真快,
转瞬小"丁"上中学,
我也跟班教初一。
教育大纲要求:
教小"丁"学会识谱,
让他喜爱哪曲唱哪曲。
识谱程序有难度,
要用算法反映乐理。
步骤是:
先定义一个恰当的简谱语言,
既面向"歌手"又方便谱曲。
接下来是"简谱"怎样解释执行,
对音高、节拍、唱速、调名一一处理。
我这"教员",
边教边学真可心,
一宿不睡也无困意。
每遇到一个单音符,
唱之前先得识别、分析。
小"丁"的反应是否跟得上?
唱出来可连贯?还是会断断续续?
听到他流畅的演唱,
才打消这多余的顾虑。
其实正相反,
为了吐音清晰,避免带水拖泥,
还特意调用"空兜圈儿"让他换气。
解释执行附加了时间约束,
小"丁"镇定自如,考核顺利。
忘不了那一次按下启动键钮,
哈!一曲和谐的乐章顿时飞出机器。
小"丁",祝贺你,
深表谢意!
演员和观众情感沟通,
交互会话更显亲密。
小"丁"向外界提供一套"软指令",
随时能响应听众的建议。
您想换曲只需改变序号扳键,
"101"改"111"即通知"歌五"换"歌七";
速度扳键提供六档变速,
比汽车换挡还要便利;
调号翻新也易如反掌,
爱高爱低悉听尊意;
轮唱方式由您指定,
面板控制可以否定纸带原意。
令嗽叭1专司伴奏,
嗽叭2负责展开主旋律;
几个嗽叭最好拉开距离,
不愿放东您就搁西。
逐句轮唱若是嫌不过瘾,
就来它个"分音到户"按单音接力。
音响效果虽未经公众鉴定,
但"别具风味"谅无非议。
"立即响应"特设一位,
"重头唱起"也占一席。
十六位"面板数"全对外开放,
一面演唱一边关照外部信息。
这样的演员百里挑几?
勤奋好学又热情、谦虚!
还有两点需要补充,
朝夕相处知己知彼:
(一)频率超出范围小"丁"不唱,
对凿孔机的毛病能酌情处理。
可谅解的粗心他"容错"弥补,
不能宽恕的错误他显示"有弊"。
虽说谈不上"自我诊断",
进步的幼芽值得培育。
(二)"简谱语言"易学易用,
五分钟学会,十分钟能谱曲,
稍为熟悉以后可一字儿不写,
拿着歌本儿把乐谱"口译成句"。
我们用"直接输入法"送入的第一首歌,
就是一首二胡独奏曲。
所谓语言面向用户,
[注:或面向问题]
从那次开始悟出了道理。
人类总得不断前进,
机器能否自动作曲?
设想输入某一主旋律,
同时提供"格调"、"节奏"、"感情色彩"等"已知数据",
计算机根据业已输入的"乐理知识",
能否在记忆中筛选恰当的"乐汇"、"乐句"?
它能否对已知的乐曲进行分析,
又能否把零星的"支言片语"综合成曲?
它能否归纳各种类型的节奏变化,
又能否把新出现的变化模式吸取?
它能否根据"和声律"判别乐句是否"顺畅"、"优美",
又能否区分"优伤"和"快乐",
又能否把"雄壮"化为具体的节拍和旋律?
这一连串问号,
是通向"计算机作曲"的步步阶梯。
聪明的音乐家啊,
我们能否用算法描述出作曲的奥秘?
但愿艺术家和软件工作者的合作,
有一天能把音乐创作才能植入计算机。
那时后,
科学成果和艺术创造,
通过计算机融为一体。
我痴心地盼着那一天,
也愿为此努力!

http://benznet.cn
返回

11111